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Le Marais II : East-West



繼續向前走到與Rue François Miron連接的Rue Saint Antoine,NO.62入口不像是對外開放但其實可以大搖大擺走進去的免費參觀豪宅庭院Hôtel de Sully:Henri IV 的財政部長在十七世紀時的家,現在是法國國家古蹟中心(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的總部,新古典風格的庭院裡佇立著六尊浮雕,分別代表著空氣、土地、火和水四種元素,以及秋、冬兩個季節(春、夏在建築物的另一面,面對著花園),經過兩頭大胸部的人面母獅身像,來到除了偶有深度旅遊團的人潮之外就是法國人度過悠閑午後的秘密後花園,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狠貪心的獨自擁有這個小巧幽靜的城堡花園。
Hôtel de Sully-JardinHôtel de Sully 



Place des Vosges後花園的另一邊的小小出口通往魅力風采足以迷倒長頸鹿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這是不斷提到他的Henri IV所想望興建的一座城市裡獨特的城堡,相當整齊的三十六棟紅磚牆面四合院建築群構成謹嚴對稱的大正方形,建築物腳下充滿節奏性的系列拱廊,中央方形大廣場上綠油油的方正草地,圍成一圈的樹木們也不敢怠慢地對齊排好,四方角落各一座圓盤式噴泉,中央聳立一座Louis XIII雄偉騎馬大雕像(Henri IV 的兒子,他在位時Place des Vosges才落成於是順理成章地擺上了他自己的英姿),巴黎最古老的廣場遙想著它老人家當年的風華絕代,然而抱著書趴在草地上沐浴日光的閑適和小孩們奔跑嬉鬧的無敵元氣卻凝結在空氣裡成了一顆顆五彩繽紛的可愛泡泡,漫天飛舞。
 Place des Vosges-houses 


Maison de Victor HugoNO.6 Maison de Victor Hugo是雨果的故居,年僅三十的他在小說Notre Dame de Paris巴黎聖母院(有鐘樓怪人Quasimodo的那個)大獲好評之後跟他太太和四個小孩租了這間大房子的二樓,在這裡住了十六年,也初步完成了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的架構,此處於1902年雨果百年冥誕時改設成博物館,展示著手稿文件和家族畫像等物品,以及 重現雨果政治流亡到英屬小島Guernsey時為陪伴他的情婦Juliette Drouet佈置的大廳和他去世的臥房當時的樣貌,雨果在剛搬進這裡時遇上Juliette Drouet這個美麗的女演員,據說一直到去世以前的這五十年間雨果每天都為她寫一封信,從未間斷。雨果是法國十九世紀Romantisme浪漫主義文學作家(不是我愛你你愛他的芭樂愛情故事,簡單來說浪漫主義是對於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強調演繹推理絕對性的反動,著重於感覺、情感的抒發,波德萊爾Baudelaire在文學評論Salon de 1846中為浪漫主義下了傳世的定義:Le romantisme n’est précisément ni dans le choix des sujets ni dans la vérité exacte, mais dans la manière de sentir./Romanticism is precisely situated neither in choice of subject nor exact truth, but in the way of feeling.),他也是個對政治有滿腔理想積極入世的政治家,八十三歲去世時法國政府以國葬駕送這位法國的大英雄,其實對於雨果偉大的小說,我一直無法真心投入,多半是由於整個厚厚一大本的法文搞得我狠頭大的緣故,直到剛到法國的那年夏天,讀了他在Léopoldine Hugo的祭日所寫的詩« Demain, dès l'aube... »的手稿(Léopoldine是雨果摯愛的長女,十九歲時和結婚才七個月的丈夫到Normandie遊玩時發生船難而喪生,這個事件對雨果的性格和作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當時雨果才四十一歲),當場被這總是神情嚴肅的大鬍子先生感動得一塌糊塗而從此對他充滿了敬愛。 
Maison de Victor Hugo-Door Leopoldine au livre d'heures 
 

瑪黑區十字交錯的小徑裡古老的建築展示著一間又一間現代風格特異的小店鋪,一個轉彎出其不意就遇見了開滿朵朵紅的、粉的玫瑰園,瑪黑就是這樣討人喜歡特色鮮明的地方,但我認識瑪黑卻是我到巴黎很久以後的事了,原因無它:我這個完全沒有方向感的人在這東西南北錯綜小路的棋盤迷宮裡實在只有迷路的份,為了路徑清楚明瞭且無一遺漏,瑪黑的散步以高組織化的形式進行,遇到任何看起來狠有意思的岔路也先不轉彎地無條件走完東西向的小路,再回頭走與其相交錯的南北向,各條小路裡都有很多風格小店,為了這篇不想寫一輩子,我只能挑我特別喜歡的介紹,尋寶是需要靠第六感的,感覺對了就走進去,經常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 

 
Rue du Roi de Sicile
Un Chien Dans Le Marais走進NO.35 Un Chien Dans Le Marais喜歡幫狗狗打扮的人應該會瘋掉吧,不管是海軍、迷彩、牛仔、運動風,還是圓點碎花百褶裙、蛋糕裝,在巴黎連狗狗都可以狠時尚,而且尺寸大小齊全,從五百克的小狗到二十五公斤的大壯狗都買得到衣服穿,另外還有飾品、鞋襪、夾克外套、雨衣、晚禮服、睡衣、浴袍和小內褲(狗也需要買一個衣櫃),我向來都覺得花枝招展奇裝異服的狗兒會被路上其他的同伴們嘲笑,但是在店裡的狗們好像都一付狠開心的樣子欸。

Un Chien Dans Le Marais-Boutique Un Chien Dans Le Marais-Inside Un Chien Dans Le Marais-Happy Hour

Pozzetto-Gelato全巴黎最好吃的義大利冰淇淋Gelato就在NO.39 Pozzetto,配合季節供應十二種口味的Gelato,由長得狠像黑手黨的義大利人在店裡當天新鮮製作,灑著陽光的午後在窗明幾凈的舒服小店裡,一邊跟可愛帥氣的義大利店員聊天,一邊幸福地吃著Gelato,在巴黎也能享受純正義大利的風味,Fior di Latte:充滿了奶香的新鮮牛奶基底Gelato,通常用來搭配其他口味,尤其適合Gianduia Torinese:從全世界第一個做巧克力的義大利城市Turino運來Pozzetto的黑巧克力混合了香氣逼人的榛果,是店裡的招牌,嗜巧克力者120%會無可自拔地愛上,搭配吃得到草莓籽的草莓Fragola,甜度降低美味程度無限,如果喜歡榛果就非得試試Nocciloa Piemonte:用保護區裡栽種的神奇榛果做出迷死人不償命的美味,Pistacchio:百分之百西西里開心果製作的香味奇特Gelato,我的最愛Tiramisu:北義大利原產的新鮮乳酪Mascarpone+咖啡+手指餅乾Biscuit Savoiardi,跟真的Tiramisu一樣,無敵好吃,去瑪黑如果沒有吃到Pozzetto的冰淇淋就會非常地沮喪,明明下午才吃了一大杯,到了晚上已經開始想念。




Rue du Trésor
Rue du Tresor站滿兩排樹木的綠色小路,樹蔭下熱鬧生氣的露天咖啡座,小孩子們瘋狂地在路上奔跑玩耍,這條名叫寶藏的短短小死巷吸引著路過的人們進來尋寶,同樣門牌號碼的相鄰兩間色彩鮮艷花俏小店:NO.6 Un Rien Vous Manque,展售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當代設計師作品:家具、家飾品、燈飾、布製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小小的店裡盡是讓我眼花撩亂的風格小物,女主人Isabelle一邊細心地擦拭著櫉櫃家具,一邊跟我介紹著各樣東西的來歷,不知道從哪裡聊到法國的歷史文明和當代藝術,以及巴黎人是如何地不討人喜愛,當聽到我是從臺灣來的,還興奮地跟我說起在因緣際會之下代售的臺灣設計師飾品,如果說這是家藝廊,價錢實在平易近人,若是間店鋪,舒適的空間佈置和豐富的特色真的無可挑剔;走進隔壁巴黎小有名氣歐洲設計師品牌服飾鋪NO.6TRÉSOR BY Brigitte Masson就會明白為什麼巴黎女生總是毫不費力地一個不經意就風采迷人,風格簡單鮮明或是誇張特異的各式單品,在店主人的搭配之下總是恰到好處的搶眼,對於時尚眼光獨到充滿熱情的Brigitte Masson,看起來時髦俐落,其實非常親切,樂於提供各種靈活搭配的意見,絕對會讓每個上門的客人時尚風格指數上升120%。
TRESOR BY Brigitte Masson Un Rien Vous Manque




Rue Sainte-Croix de la Bretonnerie 
瑪黑區是巴黎同性戀的集散地,而這條街就是他們的大本營,由同志經營的NO.8 Free 'P' Star是比臺北地攤貨還便宜的二手復古舊衣店老字號,堆積如山的上衣、鞋子、包包、帽子、軍外套、老奶奶小碎花洋裝、blingbling亮片衣等等50-80年代的衣服配件們七八亂糟都快溢出來地占滿了整間店(要老闆把二手衣店收拾得整整齊齊好像是過分的期待,也就是要這麼亂才有翻箱倒櫃挖到寶的驚喜感),打從踏進門的那一刻起,每個人就進入了自己的世界,跨過這區散在地上的鞋子去看那區的衣服,閃過正在這條狹窄走道挑裙子的人去選那個角落的帽子,這些動作絲毫都不會影響到沉浸在物品當中的人們專注的眼神。我相信如果是我媽來這裡一定會不屑這些破布,但這裡可是巴黎時髦年輕人撿便宜的首選(不過也是有老奶奶們來找尋她們年代的 流行啦)。
Free 'P' Star Free 'P' Star-Robes

NO.45 LeGay Choc是間總是大排長龍的小小的麵包店,店主Richard Legay的曾祖父在法國某個村莊裡擁有一家小麵LeGay Choc-baguette magique包店,老師傅的烘焙手藝成了傳家之寶,而他的曾孫為他完成了在首都巴黎開設麵包店的畢生心願,這裡的麵包好吃不用說(在巴黎除非你真的有那麼倒霉,否則很難遇上難吃的麵包店),我最喜歡的是以卷毛小狗名字命名的麵包Bichon,烤得酥脆的餠皮夾著濃濃的甜奶醬,再灑上一顆顆的糖粒,Miam Miam簡單的好味道,但店裡有個大絕招是連見怪不怪的巴黎人看到都會大吃好幾驚的十八歲以下禁止購買的限制級商品"神棍" (Baguette Magique),呃,大口大口地咬著這又大又硬的神棍還真的是狠害羞。




Rue des Rosiers
巴黎以多到溢出來的咖啡館聞名,但我卻偏偏鐘愛這舒服自在不怎麼法式的NO.3 Le Loir Dans La Théière茶壺裡的睡鼠,這童話般的店名已經太promising,坐在愛麗斯夢遊仙境遇到睡鼠的可愛壁畫對面,老舊的沙發(舒服的大沙發可不會隨便出現在法式咖啡館)和木製桌椅、木架上的木馬和小搖椅、滿牆的舊海報、檯面上實實在在大塊大塊的派們,在這裡慵懶地窩著一整個下午,我也要成了茶壺裡的睡鼠。Le Loir Dans La Théière Le Loir Dans La Théière-PiesLe Loir Dans La Théière-Posters Le Loir Dans La Théière-Painting

在走往Rue des Rosiers的路上總是看到很多人捧著口袋餅大口大口地吃,賣口袋餅的餐廳們在這裡結集成市,但從大家手上拿著的深綠色餐巾紙指出他們都是在自己說自己的Fallafel是全世界最好吃的NO.34 L'as du Fallafel買的,Fallafel是來自中東的蔬菜球,把去皮打成泥的Pois chiche(發音非常逗趣的法文字,每次吃它總愛不停地唸它的名字,常加在名字也狠可愛的北非料理Couscous裡面,中文聽說很難聽地叫鷹嘴豆、雞豆) 混合各式香料搓成球狀,放進熱油裡炸,然後包在白麵餅皮Pita裡,再加上烤茄子塊、番茄、小黃瓜絲和爆炸多的不知道什麼品種狠甜脆的高麗菜絲,最後淋上酸奶醬汁,張大嘴巴咬一口,外酥內軟的Fallafel散發出印度寶萊塢般鮮明強烈的香料香味,帶著微微甜味的餅皮充滿嚼勁越嚼越香,新鮮甜美的生菜們和濃郁的醬汁....馬的,真好吃。

L'as du Fallafel FallafelSacha Finkelsztajn Sacha Finkelsztajn-Pain
Rue des Rosiers是瑪黑區第一條猶太人進駐的街道,附近有猶太學校和教堂,是猶 太人和戴著小猶太帽子的可愛小男孩兒最常出沒的地方,於是聚集了很多猶太甜點Zlabia麵包店,NO.21 Sacha Finkelsztajn 是在這裡已經有六十年歷史的黃色屋子,裡頭太多奇怪名字的猶太傳統食物看起來都太可口,每次進去都狠無所適從,傳統猶太鹹食、麵包、培果和各式糕點,叫做Sernik的中歐猶太起士蛋糕扎實又綿密,無比香濃,還有檸檬、黑櫻桃、香草葡萄乾等多種口味,旁邊的NO.29 Korcarz甜點的種類較多,可能是北非的猶太移民,有不少突尼西亞、摩洛哥來的甜食,像是長得像蚊香一圈圈,甜得過分但又卡茲卡茲非常好吃的蜂蜜漬Zlabia是我總是不忍心不買的小點心。




Rue des Francs Bourgeois
在古早以前,那些收入微薄三餐不繼,窮到不用繳稅的人稱為francs-bourgeois,而這條街因為十四世紀時有著他們的收容所而命名,但如今當然是完全不一樣的光景,這是瑪黑最長也最好逛的街道之一,各式格調的設計師品牌都排排站在這裡等這大家來撒錢。
Entrée des Fournisseurs-Tricot Entrée des Fournisseurs-Boutons Entrée des Fournisseurs-Epingles Entrée des Fournisseurs-Ciseaux
躲在小拱門裡的可愛藤蔓小屋NO.8 Entrée des Fournisseurs總是吸引了很多日本女生不斷喊著Kawaii,這是間精緻裁縫材料店:小花布料、充滿色彩的毛線毛料、針織材料、我這個不賢慧的人完全沒有使用過的應有盡有裁縫器具和教學書籍、各式各樣花俏的緞帶和我最近狠愛蒐集的超過五千種選擇的紐扣們,整個就是小熊媽媽的SUPER CUTE版,溫馨的氣氛、舒適的佈置、原創的產品讓Entrée des Fournisseurs無敵討人喜歡,1994年開業時原本不到二十坪的小雜貨鋪,今天已經成為擁有自己製造小工廠的批發商。 
Entrée des Fournisseurs Entrée des Fournisseurs(Inside)
總是充滿了人潮,明明店面狠大卻常常要擠來擠去的NO.12 Autour Du Monde-Bensimon是我在巴黎的愛牌之一,話說Bensimon先生的爸爸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二手衣進口商,1962年他到了法國在巴黎開了一家小店繼承爸爸的衣缽,而他的兩個兒子Serge和Yves Bensimon決定要把家業轉型,開始製作販售他們加工過後更舒適更有特色的二手衣,1986年在瑪黑的第一家Autour Du Monde開幕,展售以來自世界各地的元素,加上豐富的色彩為概念的簡單休閒風格設計服飾,各式顏色的素色帆布鞋是店裡的超人氣商品,而我最喜歡的是後來加入的家居藝術特色家具家飾品們(Bensimon Home在同一條路的NO.8),雖然我什麼都搬不回家,但總喜歡來這裡想像我將來的小窩藍圖。
Autour Du Monde-Chambre Autour Du Monde-Home

La Charrue Et Les Etoiles-Tintin NO.19 La Charrue Et Les Etoiles 是讓人總愛流連在櫥窗外的公仔模型店,擺滿了大小Size的各式人物和漫畫卡通角色們,尤其是大仙的Tintin和整套的小王子我實在狠想搬回家,店裡的東西真的多到眼花撩亂,主要是價位在幾十歐的金屬製模型,但從廉價的Made in China到一小仙就要上百歐的手工無敵精細簡直是藝術品的公仔都應有盡有,老闆想當然爾是超級熱衷的模型迷,而店員們也都是友善的好笑人,就當進來小人國免費參觀唄,但迷戀公仔的收藏家要小心有傾家蕩產的危險。
La Charrue Et Les Etoiles 

時而充滿了美式作風,卻又隱約透露著東方神秘氣息NO.51
Anoine&Lili
其實是從設計到製作都擁有自己獨立生產線的法國設計師Martine Senac品牌,用色大膽、洋溢著異國情調是它們共同的特色,從1997年蒙馬特的第一家店到現在的十家,Anoine&Lili 不管出現在巴黎的哪一個角落都色彩斑斕奪目得讓人很難錯過,而總讓我心花怒放的是從世界各地找來的色彩特色鮮明小玩意兒們,在這裡獲得的迷幻蘑菇燈是總在床頭守候著我,陪伴了我度過在歐洲大陸的兩年時光的可愛小同伴。
Anoine&Lili Mushroom Lamp





Rue Pastourelle
溫暖甜美的色彩,柔軟的觸感,似乎可以讓人找回生活的本質的樸實手工質感,一看見就會忍不住摸摸它的羊毛氈,感覺是能夠傳遞幸福的小物。羊毛氈是純羊毛經過搓揉、加壓、加熱等氈化處理後的織品材質,就像不小心將羊毛衣丟進洗衣機或烘乾機裡,結果縮水了,材質也感覺變硬了,其實差不多就是羊毛氈了。在中亞、西伯利亞和北歐斯堪地半島等區域都保留了這已流傳八千多年的古老羊毛氈工藝,而近代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家們努力讓這個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結合,開發了許許多多的創意商品,NO.3 Muskhane就是一家羊毛氈的專賣店,由法國的藝術家設計,經由尼泊爾當地的手工藝組織製造出種類相當豐富的羊毛氈製品:披風、帽子、圍巾、包包和戒指、別針、項鍊、耳環等飾品,以及各式毯子、椅墊、抱枕、床罩等我超想搬回自己家的日常用具,還有不知道要拿來做什麼卻五彩繽紛得讓人狠想得到的大大小小彩色羊毛氈球,Muskhane在尼泊爾話中是微笑的意思,是期望他們的創作能帶給人微笑,they made it!

Muskhane Muskhane-Feutre Boule

雖然不想寫一輩子,但還是前前後後弄了好幾個個禮拜還寫不完(累),由於篇幅實在太長,還有力氣的請換下一篇到南北向小路探險➜(結果在忙著回臺灣的七八亂糟中胎死腹中了)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Le Marais I : Saint-Paul


Gus Van Sant-Le Marais   
位在巴黎歷史文化發源地的塞納河小島旁(île de Cité),瑪黑(Le Marais)成了右岸早期開發歷史悠久的區域之一。法文Marais是沼澤的意思,古早時期這裡都是灌溉小田,供應蔬果給旁邊島上的城市居民們;十二世紀法王Philippe Auguste用圍牆圈起了巴黎最早的防禦腹地,東北邊的圍牆就圍到了瑪黑區,現在還看得到城牆的遺跡;十四世紀Charles V曾離開Cité島上的宮殿遷居瑪黑,這裡開始有小小的皇室光環;十六世紀時,皇宮貴族和布爾喬亞(Bourgeoisie:因商業發展而興起的資產階級)為了尋找更大的土地蓋他們的豪宅而來到瑪黑區,直到Henri IV在現在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興建宮殿,瑪黑整個就發達了,經過了十七、十八世紀貴族們舉辦奢華舞會夜夜笙歌,還有國王們大肆地在這裡餋養著情婦的全盛時期,好大喜功的太陽王LouisXIV遷都華麗無比的凡爾賽宮之後,瑪黑這個貴族的失寵兒成了工匠、藝術家們落腳的地方,十九世紀末加入了中東歐的猶太移民,猶太教堂、學校,猶太雜貨店、麵包店,以及傳統猶太打扮的大鬍子先生們組成了巴黎的猶太社區,但這讓瑪黑在二次世界大戰巴黎被德軍占領時成了攻擊的大目標而後被遺忘沒落;等到70年代André Malraux(法國作家,也是戴高樂總統Charles de Gaulle的文化部長)為瑪黑區不同時期特色豐富的建築做了區域整合更新,各式藝廊、工作室才於是逐漸聚集成市;80年代開始瑪黑受到Gay們的青睞成為藏著Gay Bar、Gay餐廳、Gay書店、Gay服飾店等的巴黎時尚同志區。以古老的歷史建築作為背景,在石板小巷弄的迷宮裡,各個不同的族群揉合交織出瑪黑相互對立又彼此融合的特有文化。##ReadMore##

瑪黑區的散步從南端的Saint-Paul一帶開始,就從Saint-Paul地鐵站出發:

CorinthienIoniqueDoriqueÉglise Saint-Paul-Saint-Louis是十七世紀Louis XIII (Henri IV的兒子)下令建的耶穌會教堂,古典建築比例排列的希臘Corinthien式石柱結構成了這座受到義大利傳統建築影響卻又留有哥德影子的新建築,內部是我覺得過分裝飾而失去了神聖莊嚴的義大利巴洛克Baroque裝潢,但鑲著穿透陽光的花窗一個疊著一個的圓頂整個迷惑住了我,站在殿堂神像前還桀驁不馴地把頭仰得半天高,巴黎有多到我都不想再進去的教堂,是什麼把我騙進來的:聖廳四角以Louis XIII為主題的畫不見了一幅,卻補上了Delacroix的真跡;門旁兩個盛著聖水的超大貝殼是Victor Hugo住在附近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時奉送給教堂的,我不信聖水這玩意兒,但摸摸大文豪雨果的大貝殼,讀起法國文學應該會如有神助吧!(笑)
Eglise Saint-Paul-Saint-Louis-inside Eglise Saint-Paul-Saint-Louis    



L'Atelier du Chocolat 教堂旁的L'Atelier du Chocolat (109, Rue Saint-Antoine)是在法國有33家店鋪的Bayonne小鎮家傳巧克力工坊,話說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發現美洲新大陸,把Maya瑪雅人和Aztec阿茲特克人用可可做成的超級香卻狠苦的聖飲Tchocoalt帶回西班牙獻給女皇(瑪雅人相信可可是神賜給他們帶來快樂的食物,每年四月還有祭拜可可神的慶典),可可在加入了糖、牛奶或是香草、蜂蜜、肉桂等等調味後成了歐洲貴族飲料(固態的巧克力要到十八世紀才在義大利北邊的Turino出現),十七世紀時猶太人因為受到宗教壓迫 從西班牙逃難到法國,就把製作 巧克L'Atelier du Chocolat-Les Gourmandises力的技術帶進了法國南部的小鎮Bayonne,法國的巧克力手工藝就從這裡開始。L'Atelier du Chocolat是小鎮上目前還碩果僅存的幾家老店鋪之一,他們的手工巧克力沒 有高級精美的包裝,甚至狠闊氣地一大片一大片切來賣,但絕對是真材實料地無敵好吃。





 


夾在Rue des Jardins Saint-Paul, Charlemagne, l'Ave-Maria, Saint-Paul四條小路之間的Village Saint-Paul最早在西元七世紀是女修道院,十四世紀成了法王Charles V的後花園,現在則是巷道與住宅交錯形成的復古小聚落,從狹窄的巷弄裡隨意彎進廊道,來到豁然開朗寬闊的庭院,幽靜迷人的風情構成舊瑪黑獨有的氛圍,藝術小村裡五花八門的古物、創新設計、手工藝小店一間挨著一間等著好奇的探險者進來發現不同的驚喜:

NO.49 Aux Comptoirs du Chineur
櫥窗裡70年代的bubble chair吸引了我的目光進到這間整個chaos得狠有藝術感的美式舊貨店(那是Eero Aarnio的真品!真不知道是怎麼弄來,又怎麼吊在天花板上的,要價3200€!),亂中有序地堆放著愛假裝酷酷老闆Laurent的收藏,主要來自50-80年代:牛仔靴、VANS、Converse、高跟鞋、超復古太陽眼鏡、背包、衣服、黑膠、吉他、家具、奇怪人形玩偶、無敵古老的Gameboy,等等各式雜貨。It's not my style, but Lauent really has taste of all these stuffs, you'll not find any outright junk in the store!

NO.33 As'art
Jean-Paul Merlin和Danielle Bastelli兩個工程師,因為有相同愛好而成為好朋友、合夥人,在1991年一起創立了這間以非洲藝術為主題的藝廊,展示著從家具飾品到手工藝小玩意兒等各式藝術品,不同於一般非洲藝術的木雕圖騰,他們周遊非洲列國找到了許多天真逗趣的東西,可以感受到來自於原始的淳樸。

NO.25 Objets Trouvés
買賣二十世紀家具,有椅子癖的人會相當喜愛的失物招領處(法文店名原意),店門口那些在藤蔓下悠閑乘涼的桌椅們,以及總是有人比我搶先一步坐在上面的大銅椅實在讓人很難錯過這家明明很低調的店,我一直坐不到的銅椅是巴黎設計師Xavier Dumont 的系列作品之一,桌子椅子家飾們雖然用的都是金屬材料,特殊的形式和質感卻讓他們都像是昨晚剛從森林裡走出來,迷路到城市裡的樹精靈。

NO.21 Au Passe Partout
passe-partout是種可以兩頭轉換,設計用來打開城堡裡每一扇們的神奇鑰匙,這間小小的店裡陳列著各式古物,不像一般華麗的古董收藏,這裡盡是工具、小刀、開酒栓等等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破銅爛鐵的玩意兒,而其中最多也最吸引人的就是大大小小不同樣子,我只在歐洲古裝電影裡看過的古董鑰匙,Marc Feldman收集鑰匙已經超過30年,他走遍法國各地尋找十六到十八世紀時留下來的鑰匙,他還寫了一本關於鑰匙的百科全書,被我問到為什麼對鑰匙如此著迷,他只笑著說Pourquoi pas為什麼不? 雖然有著怪咖的收藏,但其實Feldman先生是個彬彬有禮又健談的正常人。我想這些鑰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們帶領著對於古老歷史傳說的幻想進入另一個神秘的時空,但實際上他們可都是一把上百上千歐,而且現在已經無法開啟任何一扇門的鑰匙們。

NO.20 Thanksgiving
在櫥窗裡滿是好萊塢電影明星、搖滾爵士人物小模型的美式旅館Hôtel du 7e Art旁邊的小雜貨店是住在巴黎的美國人們想念媽媽的味道時一定要來報到的地方,整齊地擺滿了從美國運來的各式食物,常常看見美國媽媽們像搬家似的抱著一堆東西走出來,女主人Judith Bluysen是嫁給了法國先生的紐約客,雖然巴黎有的是美食,但異鄉人終究會想念從小熟悉的滋味,於是在1990年開始經營美國食物進口的小生意。雜貨店的二樓是家庭式的餐廳,供應著Judith自己非常喜歡就也想讓別人嚐嚐的Louisiana傳統美食,而且會根據每個月不同的節慶推出季節菜色,還有真材實料的Homemade Cakecup:嚐一口濃郁的起士、綿密的口感、肉桂和萊姆酒的若隱若現都在裡面,這是紐約客做的紐約Cheese Cake;連只是為了感覺很健康而硬吃紅蘿蔔的我都狠喜愛的Carrot Cake,保有紅蘿蔔的甜味,混合了肉桂的香味和杏仁顆粒,再加上味道奇特的甜奶醬,從此紅蘿蔔蛋糕不再是埋伏著蔬菜的地雷點心。

NO.15 Coté Cailoux
嗜甜食的小女孩夢想著長大了要擁有自己的甜點店或是巧克力店,結果卻成了珠寶設計師,店裡色彩斑斕的水晶、珍珠,各式各樣的飾品,無敵熱心的女主人Diane如數家珍地解釋各個東西的來歷以及報我知道哪裡的什麼甜點是巴黎最好吃的,一邊聊天一邊尋寶,我一不小心就在這裡待了一個下午。Diane當了十幾年的飾品教授,有很多管道得到讓人掉下巴的便宜貨(作品常出沒在女性雜誌的巴黎珠寶設計師Philippe Audibert的墜子我以2.5€入手!),很多飾品店老闆都是這裡的常客,來這裡買東西回去自己店裡賣好幾倍的價錢,Diane還賣自己設計的單品,有著極度誇張和柔和細膩的極特色,也以很公道的價錢修理生病殘廢的飾品們,Diane的熱情豐富了這間小店,成了我在巴黎最喜歡逗留的場所之一。

NO.13 Au Petit Bonheur La Chance
店裡整個堆滿了溫馨可愛的鄉村風格廚房用具,最近一直在偷偷肖想著屬於自己的單身小公寓,簡直就想把這些全部都搬回家,小學生舊式的筆記本、鉛筆、文具用品讓我想起了Robert Doisneau黑白照片裡課堂上的小學生,我這個從小就超愛買文具,可以在文具館逛好幾個小時的文具癖當然也想把這些全部收到我的抽屜裡,沒有了不起的什麼,但洋溢著的小小幸福包圍著每個進來探險的人。

NO.11 Niou
大人和小孩都會一頭栽進去的玩具店 ,繽紛的色彩,設計感強烈的創意玩具,好玩的童書、可愛的房間裝飾物,無厘頭的包包、T-shirts、小玩意兒就像藝術品一樣在這裡展示著,整間店活潑得跟在樹藤穿梭跳躍的小猴子似的。


瑪黑是巴黎少數保有古老羊腸小徑和中古世紀、文藝復興前期建築的區域,一大半的巴黎都在十九世紀Napoleon III 執政時由建築師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計劃更新成為大大條的馬路,他為當時又臭又髒的巴黎建立了自來水和排水溝系統,可以說如果沒有Haussmann的城市規劃就沒有現在的巴黎,但卻又狠慶幸瑪黑逃過一劫留下仿佛還聽得到馬車kolokolo聲的古老樣子(但這也使得瑪黑在70年代André Malraux重整之前都還是個沒有自來水的髒地方)。  

Hotel de Sens冒冒然存在小巷子轉角的城堡Hôtel de Sens(1, Rue du Figuier)便是完整保留的中古建築之一:中世紀時巴黎屬於距離它120公里遠的城市Sens的教區,而這裡就是Sens的大主教在巴黎的住所(Hôtel的原意是房子、住宅);城堡歷史課提到在皇太后Catherine de Médicis的大屠殺陰謀下政治聯姻的Henri de Navarre和Marguerite de Valois(Margot瑪歌皇后)兩個人,婚後過著各自有很多情人的遭人議論生活,Margot在丈夫不愛當國王的哥哥Henri III又不諒解的處境下被軟禁在法國中部Auvergne的城堡裡長達八年,直到Henri de Navarre成了國王Henri IV,與Margot協議在保有皇后稱號的條件下離婚,她才得以搬回巴黎,住在Hôtel de Sens城堡裡過著Hotel de Sens-Jardin風流韻事滿天飛的生活( 關於這段複雜的著名法國宮廷史請拜讀Alexandre Dumas大仲馬的小說La Reine Margot瑪歌皇后),這棟神秘又美麗的建築物如今是巴黎市立圖書館收藏藝術相關書籍的特殊專業分館Forney,館內的藏書非常豐富,從當代藝術到極為古老的文獻應有盡有,為了避免遊客搗亂,進去時要出示巴黎市立圖書館借書證,我第一次進去的時候一直不小心碎碎念著Merde!(法文的原意是shit,但此處作為驚嘆詞使用),整修改建後還保存著中世紀古老的花雕石牆、迴轉樓梯,實在無法想像可以在這樣子的地方念書做研究,巴黎人簡直好命得過分。




轉過城堡,沿著La Seine塞納河岸繼續走到連接瑪黑和聖路易島(Île Saint-Louis)的橋旁小路Rue du Pont Louis Philippe,質感極好的紙張、筆記本、鋼筆們平靜地躺在一間接著一間的簡潔素雅書寫店裡,這裡是快絕種的愛寫字人的天堂:
NO.9 Papier+
以空白內頁為主的紙製品,包上各式顏色的質感布料和皮繩,簡簡單單的就成了筆記本中的設計師品牌。 
NO.10 Melodies Graphiques 
Melodies Graphiques-StyloMelodies Graphiques木架上整齊地排放著手工紙與手製筆記本,中央的長方矮櫃上是各式各樣的鉛筆、墨水與傳統沾墨水筆,店裡只賣沾墨水筆和木質鉛筆是有一番哲學的:使用傳統沾墨水筆一定得找張桌子好好靜下心來端正地寫字;隨身攜帶的筆類以鉛筆最自然,而削鉛筆這個動作本身更是一個安定修心的方式。用尖尖的筆尖沾了雕花古墨臺裡的墨水,我笨拙地第一次用沾墨水筆試寫,墨水量和筆勢都不好控 制,聽我說著好難,熱愛書法的店主人Eric de Tugny笑說:這是需要學習練習的,我小的時候在學校就是這麼學寫字的。我想我們都不喜歡電子郵件的冰冷、面無表情,卻又抗拒不了敲幾個按鍵就可以讓對方立刻得到訊息的及時效能,但感染著這裡如此的復古書香氣氛,任誰都會想改變書寫形式的,看著Eric一筆一劃地刻寫,仿佛是畫家面對畫布時的認真專注,書寫是一種藝術,維持著這逐漸失去的傳統則是Eric對書寫的敬意,而Eric背後那面牆上貼滿了字體、顏色無一相同的信封則是來自全世界對他的feedback。 Melodies Graphiques-lettres


走到Rue du Pont Louis Philippe的盡頭,抵達古老的街道Rue François Miron,這裡有著全巴黎最古老的住宅(NO.11-13),中古世紀的半木造房子:使用大型厚重的木材構造樑柱作為框架,牆面填充磚塊、石灰等材料,露木結構表現出厚重的自然建築風格。兩座相依為命的房子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可以在一千多年後還完整穩健地站立在巴黎的市中心,看盡這個城市的繁華興起、現代變遷。Colombage

NO.9 aZaG 
aZaGPierre Azagury悉心物色、迅速更新的設計品牌小物們在展示櫥窗裡花枝招展地把每個經過的路人都魅惑進店裡來,極具現代主義風格的燈具家飾、復古華麗的餐桌用品、搞怪的可愛玩偶、塗鴉筆記本便利貼、色彩繽紛的T-shirt和舒服毛線鞋,以及更多更多各種不同風格的玩意兒結合成aZaG這塊等著被挖掘的豐富藏寶庫。


NO.29 Sentou
1947年創始人Robert Sentou在法國西南部設立了傢俱工廠Bois de Périgord,成為販售當時有名設計師作品的首要製造商,三十年後他在巴黎開了第一家Sentou Gallerie展售自家製造的家具,其後逐漸發展加入了許多第一手年輕設計師的作品,像是野口勇Isamu Noguchi溫潤素雅的Akari紙燈、100 Drine塗鴉風格的各式規格收藏盒、筆記本、碗盤、玻璃杯等童趣的用品、Tsé-Tsé Associées極富巧思與實用價值的日常生活設計用品...,充滿夢幻、甜美、溫和、現代種種風貌的Sentou讓家有了它應該有的樣子。
Sentou-bebe Sentou-Children's Chair Sentou-Akari Sentou-Multicolor
Sentou Sentou-colorball


NO.30 IZRAEL 
IZRAEL-inside 還沒有走進店裡,聞得到的異國風情已經四處彌漫,各式各樣來自全球五大洲的香料們,尤其推薦獨家調配適合烹煮魚(mélange poisson)和肉(mélange viande)的色彩繽紛混合香料,煮好的食物香味四溢,讓我狠得意地誤以為自己是大廚,木架上擺滿了從世界各地運來的罐頭、蜂蜜、果醬們,還有一大袋一大袋有的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堅果、像吊燈那樣懸吊著的乾燥食物和香腸、多種選擇的水果乾和油亮亮的糖漬水果等等繁多不及備載。不小心在Youtube上看到法國第一電視臺TF1介紹IZRAEL的新聞片段,聽不懂法文也可以看看像是進了阿里巴巴的寶庫那樣驚人的小店鋪和1947年就在這裡的和藹白色大鬍子老主人。







Hotel de BeauvaisNO.68 Hôtel de Beauvais這座掛滿了奇怪驚訝人頭浮雕像的建築現在其實是很嚴肅的巴黎上訴法院(Cour administrative d'appel de Paris),這裡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Catherine Bellier是個不但長得醜還是獨眼的皇后女僕,受到皇后的厚愛,安排徐娘半老的她在羅浮宮Louvre(當時還是皇室宮殿)不小心巧遇當時小小年 紀的LouisXIV ,然後教導他轉大人的實作性質性教育,作為對她的回報,皇后請皇家御用建築師把十三世紀的修道院改建成這 座豪宅送給她(嵌在牆上的裝飾頭像有一枚是她的樣子),還安排她嫁給小城Beauvais的大商人,但這個有錢的老女人直到老Catherine Bellier.pngHotel de Beauvais-Mozart死都很女權自主地享受著養小白臉們的樂趣;Hôtel de  Beauvais後來租給德國南部Bayern的大使,他接待了七歲的Mozart,小神童就在這裡住了五個月,舉辦了他美妙的演奏會。我喜愛巴黎奇異的點之一就像這樣:在空間的交錯裡遇上我迷戀著的人們,就踏在同一塊土地上,呼吸著空氣裡或許還留有的一絲靈魂,仿佛距離這些美好得像純屬虛構的人物近了一些,盡管那已經是好幾百年前的存在了。




繼續沿著Rue François Miron走就繞了一圈回到剛剛出發的地鐵站Saint-Paul,接著要穿過城堡花園到瑪黑的中心地帶➜